聚星成链 金融智变——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中信实践观察
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 题:聚星成链 金融智变——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中信实践观察
新华网记者闫惠卓 何凡
与科技变革同频共振,启动科技金融专项行动,着力提升精准识别对接等六大服务能力;
打通科技金融“第一公里”,点燃技术创新的强劲引擎,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,直接投资孵化科创企业达1100家;
金融全牌照激发“化学反应”,发挥产融并举优势,累计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.41万家……
中信集团在高质量发展赛道跑出加速度,探索新模式,构筑新优势,实现新进阶,金融“强核”纵深推进,聚变效应加快形成,全力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瑰丽画卷正徐徐展开。
强化科技引领培育“金种子”
近期,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为“宇树科技”)开启上市辅导的消息,引发广泛关注。
该公司明星产品G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超5万台,占据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60%以上份额。其在工业、巡检、物流等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。
8月17日,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4×100米接力决赛中,来自宇树科技队(左二)的人形机器人在比赛中接棒后出发。新华社记者鞠焕宗 摄
从成立初期仅有不到5人团队,经过9年发展到千人规模、全球知名,宇树科技的奋跃而上,离不开机构战略投资孵化打下的坚实基础。
根据上市辅导工作安排,中信证券作为辅导机构,将于2025年10月至12月对宇树科技是否达到发行上市条件进行综合评估,并协助公司按相关规定准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申请文件。
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看来,这次筹备上市,是迈向更成熟管理运营的一次“高考”。
面对杭州宇树科技等诸多科技企业,中信集团全力布局,希望与科技变革同频共振。正如中信集团董事长奚国华此前表示,世界之变、时代之变、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,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“关键变量”角色更加凸显。
“金融、产业、科技是驱动高质量发展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‘黄金三角’,金融以优质服务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,推动科技成果及时产业化,带动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同时产业、科技的蓬勃发展也为金融提供了坚实实体经济支撑。”奚国华说。
科技投行陪伴长成“参天树”
近三年全球最大IPO,有史以来最大A股公司港股IPO和最大新能源行业港股IPO;上市从申报到完成仅用时98天,国际配售锚定投资者合计金额超500亿美元,香港公开发售认购金额突破450亿美元,实现逾150倍的超额认购……这组数据创下新纪录,勾勒出宁德时代成功实现港股上市、开启改写全球新能源格局的生动图景。
5月20日,宁德时代在香港交易所上市。这是在香港交易所外拍摄的宁德时代上市海报。新华社记者陈铎 摄
2025年,是中信建投证券一路陪伴、与宁德时代携手并肩共同奋斗的第10年。这十年,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弯道超车的十年,也是宁德时代从崭露头角到全球领先的十年。
通过与中信集团旗下各金融机构积极联动,中信建投证券通过多种金融工具深化与宁德时代合作,为其提供综合金融服务。
“金融对于创新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。除了科技创新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本,才能把技术转化成一个新兴产业。因此,一方面要支持资本投资创新,另一方面要提供好的金融服务。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说。
拓展科技金融服务面的本质,就是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多类型的科技主体,满足丰富的融资需求,打破服务壁垒,让不同规模、不同发展阶段、不同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都能获得充足高效的金融支持。
联动服务支撑投向“满天星”
在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加速的时代浪潮中,金融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智变,科技金融也已从单纯“输血”进化为“造血”系统的关键组成。
“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。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·希克斯(John Hicks)在其著作《经济史理论》中提出,金融创新为新技术提供大量长期、廉价的资金支持,是产业革命演化为工业革命的核心。
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复杂多元,处在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创新企业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有很大差异,需要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,满足差异化的融资需求。
近年来,中信集团正是以体系化变革强化创新机制支撑,推进金融“强核”工程,发挥金融全牌照优势,构建了“以股权投资为主、‘股贷债保’联动”的多元化接力式服务支撑体系,扎实推进“五篇大文章”,对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,对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,贯通科技金融综合服务“第一公里”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7月,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地平线公司由中信建投国际保荐,于2024年成功登陆香港联交所。
作为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,中信金控作为中信集团综合金融平台,整合中信银行、中信证券、中信建投证券、中信信托、中信保诚人寿等金融全牌照资源,创新综合金融服务模式,推动更多综合金融场景落地,最大程度释放金融业务潜力。
在股权投资方面,中信金控聚合集团内20家股权投资机构,成立中信股权投资联盟,启动股权投资生态圈,聚焦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。目前联盟管理基金规模超3200亿元,直接投资孵化科创企业达1100家,支持了联影医疗、地平线、海光信息等一批科技行业龙头企业快速发展。
在“股贷债保”联动方面,中信持续深化接力式融资服务。截至6月末,已累计服务前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前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1.41万家,覆盖率超92%,较2024年初提升32个百分点。
科技与金融双向赋能形成的创新生态,不仅体现在数字变化跃升,更在于运行逻辑重构、内在肌理融合。
中信集团2025年中期工作会议近期召开,部署了下阶段工作,“向‘深’拓展,推动金融‘强核’提质,以金控改革牵引六大业态塑功能、强质地”是其中重点之一。
当中国科技“硬核”叙事写下综合金融服务的有力注脚,当产业变革演进路径遇到金融活水的精准引流,当高新企业破壁攻坚获得共赢生态的协同助力,中信集团科技金融的“密码”就藏在聚力赋能的特色模式之中。
下一步科技金融领域的模式创新,注定在聚光灯下,接受全面审视、激烈竞争、实践检验。承载各方更多的期待,中信集团将持续践行国有金融企业的使命担当,彰显出服务国家战略的先行示范,向纵深去,奔赴科技金融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。